1  

喔喔~先別急著離開,也許六年級以後的年輕人一聽到【教父】這片名的時候,腦袋裡第一印象是(喔~我聽說過這片子,但是這種古典老片一定很沉悶又無聊),不過你知道嗎?這部70年代的電影在網際網路電影資料庫(IMDb)的史上最佳250部電影排行榜中,始終位列前三名,其地位一直難以憾動。

 其實在【教父】之前就已經有無數關於黑幫的電影題材,不過其內容可以說都是相當的乏善可陳,在【教父】之前的黑幫電影並沒有像【教父】一樣的深入描述黑幫生活,其實此一現象大略可以說是當時的民風較為純樸,大家不像現在一樣要求相當多的感觀或特效刺激,當然電影也是如此,而當時大家對於黑道、搶匪等的印象都是相當制式的”統一模式”,即〔地痞無賴、胡作非為的人〕大概這兩句話已經說出當時人們對於”黑幫”一詞的觀感及印像了。

2  

而電影自然也就是朝這個方式進行,舉凡有黑道出現或直接以其背景為故事的題材,其角色下場必定都是死狀甚慘不然就是被繩之以法,大致有種社會大眾的共同認識,那就是作壞人的下場都是”BAD ENDING”,而黑道毋庸至疑就是壞人,通常這類電影中對於這些個角色的描述都相當的”膚淺”,不是為了錢財殺人就是純粹的喪心病狂,並且幾乎能從”外貌”就看出他們是壞人的這種扮相,加上社會觀感,這些”可憐”的傢伙們不斷的前撲後繼一個個慘死在電影之中,所以一直以來從沒一部真正拍出關於黑幫的電影,也許基於當時的電影市場”沒人想知道壞人的故事”或“以壞人作為電影的主角?別開玩笑了”這類的想法,使得黑幫電影題材在眾多電影之中一直進步的相當緩慢,不過這一切即將改變了 。

  

1972年上映的【教父】無論在人物的刻畫上、幫派之間的角力鬥爭與逼真寫實的火拼場面,都直接將觀眾拉近這個血淋淋的黑幫世界中,一幕桑尼在汽車收費站被機槍轟成蜂窩,在死後還被猛踹一腳的畫面,其震撼感令人永難忘懷而當時的觀眾頭一次見到如此的黑幫電影,自然無不瞠舌。

影片故事開始以一個不想涉入家族事業的黑道頭目的兒子展開,這種開始以一種近似局外人的觀感令觀眾有強烈的帶入感,接連不斷的黑道暗殺及爾虞我詐的角力鬥爭,最後黑道頭目的兒子也被扯進這染血的漩渦之中,直至變成一個血淚全無的黑道大亨,令人不可思議的是,影片描述的,的確是一個關於"壞人的故事"但相信已經不知有多少人在銀幕前祈禱著主角不要被殺、被抓或是任何不好的事發生在他身上,導演柯波拉敘事功力鬼斧神功堪稱一流,觀眾早被影片故事的發展吸引的如癡如醉。

3  

影片第一次直接將最真實逼真的黑幫生活模式作出深刻介紹,選角在人物刻劃上盡皆完美,尤其以馬龍白蘭度飾演的黑幫頭目維托•柯里昂,更是入木三分唯妙唯肖,電影至此已經比之前同類型的電影作出一個大躍進,動作場面及對話攝人心魄,在開映第一天就爆出好成績,自然也捧紅了艾爾帕契諾、勞伯杜瓦等人,而【教父】也成了永遠的黑幫電影經典,只要是拍黑幫電影,大家無不爭先模仿,其歷久彌新的經典地位也成了美國史上一個相當重要的文化精神指標。

4  

導演柯波拉與他的演員們~!

Ps.影片故事雖然圍繞柯里昂這個義大利家族但飾演的主要演員包括馬龍·白蘭度詹姆士·肯恩勞勃·杜瓦等人皆是美國人只有艾爾·帕西諾一人是具義大利血統的演員但原著小說艾爾·帕西諾的角色-麥可是個長著金髮最不像義大利人的角色(所以電影選角上可以說是完全跟小說顛倒了)據說原本麥可此一角色片商是想請勞伯瑞福扮演的。但柯波拉太喜歡艾爾·帕西諾這個新人了(導演真的很識貨啊不過如果是勞伯瑞福的話應該也能詮釋出不同味道的麥可出來)

 

此篇文章我曾發表於今日新聞網(http://wenews.nownews.com/news/30/news_30036.htm)

 

以上文字內容為本人所創作~如要轉載請務必告知並取得我的同意~感謝~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教父 電影心得
    全站熱搜

    麥茶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